您现在的位置:他山之石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助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布时间:2022-05-27


信息来源中国高校之窗网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以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首善标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职业学院”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办学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大幅提升。

值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双高”建设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策划了“双高”建设中期巡礼系列专题,分期推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双高”建设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充分展示“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助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主动落实北京市“城教融合发展”理念,坚持“开放融合、服务社会”,整合优质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服务,着力提升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服务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高校的优势,在开发区扩“区”建“城”、产业调整、社区建设与人口素质提升中发挥作用,使学校成为开发区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亦庄新城的重要支撑。突出社会培训定制化、社区培训公益化、职业启蒙教育多样化“三化特色”,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军民融合发展“三个战略”,打造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品牌。

强化培训功能,有效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技术技能人才育训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整合优质社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各类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建有北京市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市安全生产教育基地等16个育训基地,其中自2019年开展“双高”建设以来,新申建的基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培训基地(生物化工方向)、国家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北京)基地、北京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北京市中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课教育基地等7个育训基地。以基地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功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训平台效果持续彰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年社会培训规模超过2万人次、社会培训收入超过1800万元。

强化职教特色,开展多样化社会培训服务。学校“建在开发区、服务开发区",主动适应开发区经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和社会服务需求,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 “双高”建设以来,服务北京奔驰、京东方、中芯国际、京东、SMC、招商物流、泰德制药等企业1500余家,累计培训各类社会人员6万余人次,其中培训企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次,培训新型城镇居民、退役军人、职业启蒙教育等1.1万余人次;面向开发区企业技术人员开发特色培训项目27个,新建校级优质网络课程41门。

服务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亦庄新城建设。为满足开发区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学习机会开放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共享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学校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科技信息港和文化高地,为开发区及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服务。学校图书馆秉承“开发管理、资源共享、一站服务”办馆宗旨,着力于文化服务和资讯信息服务,2019年以来,社会读者办卡人数达到9324人次(累计3.2万余人次);新建企业分馆3家,建成首批8家市民学习休闲书屋;编发《资讯参考》13期、《资讯快报》125期,服务企业拓展至236家;开展大讲堂及专业培训21场,举办和承接文化活动108场。2020年11月,学校获授北京市学分银行开发区分中心,面向人人、服务社会发展及终身教育的“区校企”一体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学校服务终身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精品意识,倾心打造培训特色品牌

精准对接,开展定制化企业培训。作为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了解企业状况,精准定位企业需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积极面向开发区企业单位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对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技工与技师各等级培训,助力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承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员工技能鉴定培训2648人次;在开发区城市运行局指导和帮助下,为开发区企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年培训考核人数从2017年的1450人增至2021年的2037人;为开发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企业专项定制化培训,共计完成88场次1731人次的培训任务。定制化培训得到了开发区企业的广泛好评。


图片5图片6 

走进社区,开展公益化社会培训。学校发挥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送培训进乡村、进社区”社会公益性培训活动,就大家关心的人际沟通、心理调适、文书写作等内容,免费对瀛海庄园社区、庞各庄镇、博兴街道办事处等7个乡村、社区的乡村干部、居民,进行培训。培训采取“点单式”个性化定制的方式,由居民群众来选定培训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讲座,使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且对味的“文化大餐”。培训共举办了20期,累计2000余人次,解决了乡村、社区人员的实际需求,提升了综合素养,助力了社区和乡村工作的高效开展,得到社区和乡村干部、居民的高度赞扬。

开放共享,开展多样化职业启蒙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学段的渗透融通,培养中小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职业教育体系向下延伸,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贯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打下基础,学校开展了小学生课后一小时实践活动、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小小工匠” “小小工程师”职业启蒙教育等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设计了玉兔号月球旅行、设计未来汽车、动感电车梦工场、人工智能小汽车设计制作等近20个与开发区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启蒙课程。三年来共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5期,累计1425人次;学校开展小学生课后一小时实践活动3期,累计268人次;开展“小小工匠” “小小工程师”职业启蒙教育培训1期,累计164人次。多样化的启蒙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北京卫视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实施“火种计划”,服务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学校与多地脱贫地区建立对口支援合作,组织实施了“火种计划”——乡村优秀教师培训、京蒙协作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多个项目。为来自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和巴林右旗、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和遵义市正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北省十堰市及北京市平谷区的百名优秀乡村教师开展了为期12天的培训,为更多边远乡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探索适合边远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提高边远乡村教育质量和乡村发展与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苏尼特右旗的“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负责人开展了培训。

对口支援合作,服务脱贫攻坚。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决策部署,精准施策。发挥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作用,做好西藏、青海、内蒙、江西、辽宁等教育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项目,建立扶贫对接机制,提高对口支援质量和实效。学校与《求是》杂志社、青海省杂多县县委,在西宁共同举办了精准扶贫杂多县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财务干部会计知识培训,按照杂多县委领导指定的《预算法》等14门课程完成了为期7天的培训工作,共有55名财务干部会计参加了培训。“双高”建设以来,对口支援学校干部和教师跟岗挂职交流10人次,累计开展对口支援地区干部和教师培训1000余人次。

  军地共育人才,服务军民融合发展。为深入贯彻学习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强军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全国“双高”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军人职业素质与技能,学校采取“菜单式”定制培养模式,开展了对现退役军人培训项目。组织火箭军作战保障专业(通风空调)士官骨干培训班,根据火箭军要求量身定培,围绕实战搞教学,开展了为期4周的火箭军作战保障专业(通风空调)士官骨干培训,培训主要包括电气控制及钳工焊工、除湿与制冷、通风与空调、暖通系统监控与运行管理等模块,全方位提高火箭军作战保障专业现役士官的保障能力,开展了为期4周的封闭式培训。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围绕《有效沟通》和《应用文写作》两个专题,开展了2期退役军人云端培训,助力退役士兵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微信